层间介质(ILD)充当了各层金属间以及第一层金属与硅之间的介质材料。层间介质上有许多小的通孔,这些层间介质上的细小开口为相邻的金属层之间提供了电学通道。通孔中有导电金属(通常是钨,称为钨塞)填充,钨塞放置在适当的位置,以形成金属层间的电学通路(见图1,图2)。第一层层间介质是下面将要介绍的一系列互连工艺的第一步。
- Via-1形成的主要步骤
- 第一层ILD氧化物 在薄膜区利用CVD设备在硅片表面淀积一层氧化物。这层氧化物(第一层IDL)将充当介质材料,通孔就制作在这一层介质上
- 氧化物磨抛 用CMP的方法磨抛第一层ILD氧化物,清洗硅片除去抛光工艺中引入的颗粒
- 第十层掩膜,第一层ILD刻蚀 硅片先在光刻区刻印然后在刻蚀区刻蚀。直径不到0.25 um的小孔刻蚀在第一层ILD氧化物上。这一步要进行严格的CD、OL以及缺陷检测
- Plug-1形成的主要步骤
- 金属淀积Ti阻挡层(PVD) 在薄膜区利用PVD设备在整个硅片表面淀积一薄层Ti。Ti衬垫于能孔的底部及侧壁上。Ti充当了将钨限制在通孔当中的粘合剂
- 淀积氮化钛(CVD) 在Ti的上表面淀积一薄层氮化钛。在下一步沉积中,氮化钛充当了钨的扩散阻挡层
- 淀积钨(CVD) 用另一台CVD设备在硅片上淀积钨。钨填满小的开口形成plug
- 磨抛钨 磨抛被钨涂覆的硅片直到第一层ILD的上表面
- 第一层金属互连的形成
- 金属钛阻挡层淀积(PVD) 与其它金属工艺一样,钛是淀积于整个硅片上的第一层金属。它提供了Plug和下一层Metal之间的良好键合。同样它与ILD材料的结合也非常紧密,提高了金属叠加结构的稳定性
- 淀积铝铜合金(PVD) 在薄膜区利用PVD设备将铝铜合金溅射在有钛覆盖的硅片上。铝中加入1%的铜提高了铝的稳定性
- 淀积氮化钛(PVD) 在铝铜合金层上淀积一薄层氮化钛充当下一次光刻中的抗反射层
- 第十一层掩膜,金属刻蚀 先用光刻胶刻印硅片,然后用等离子体刻蚀机刻蚀sandwich结构
- CMOS制作基本步骤的相关文章
- CMOS制作步骤(一):双阱工艺(twin well process)
- CMOS制作步骤(二):浅槽隔离工艺STI(shadow trench isolation process)
- CMOS制作步骤(三):多晶硅栅结构工艺(poly gate structural process)
- CMOS制作步骤(四):轻掺杂漏注入工艺LDD(lightly doped drain implants process)
- CMOS制作步骤(五):侧墙的形成(side wall spacer formation)
- CMOS制作步骤(六):源/漏注入工艺(S/D implant process)
- CMOS制作步骤(七):接触(孔)形成工艺(contact formation)
- CMOS制作步骤(八):局部互连工艺LI(Local Interconnect process)
- CMOS制作步骤(九):Via-1, Plug-1及Metal-1互连的形成(Via-1 and Plug-1 formation)
- CMOS制作步骤(十):Via-2, Plug-2,Metal-2及Top Metal形成(Via-2,Plug-2,metal2 interconnect and top metal formation)